蛋种禽相比肉禽养殖,具生产周期长、投入大、风险大的特点。蛋种禽疫情复杂,病毒细菌同时感染,甚至伴有寄生虫感染。常见的新城疫、黄病毒混合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感染,造成蛋种禽产蛋率快速下降,死淘率上升,损失惨重。这就迫切要求养殖企业一方面提高饲养管理水平,一方面合理使用药物做好防控。
大量使用兽用抗菌药,破坏家禽肠道菌群平衡和正常代谢,严重造成肝肾损伤,最终导致愈后不良,免疫抑制、反复发作。国民对肉蛋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,不允许药残超标的肉蛋品在市场销售流通。高效、绿色、无残留的中药产品成为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首选,替代抗菌药、实现养殖业抗菌药减量目标。
防重于治,中医讲究“治未生、治未成、治未发”。使用中药调理畜禽机体生理平衡(肠道菌群平衡、肝肾代谢平衡等),抗应激,增强机体免疫力等。蛋种禽采取扶正祛邪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用药。
芪板青颗粒:为黄芪多糖≥70%、植物血凝素、金银花、蒲公英、大青叶、甘草等中药组成。具有四大功效: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、直接抑杀病毒;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,联合疫苗使用可作为疫苗保护剂和增效剂; 固本升阳,对机体损伤有明显修复作用(针对食欲减退、体温下降);促生长,调节肠道菌群平衡。免疫前后使用,可抗应激、提高疫苗效价。
中成金叶清瘟颗粒:为金银花、大青叶、板蓝根、蒲公英、鹅不食草、连翘、甘草等中药组成。清瘟败毒,抗菌消炎,退热镇痛。防治新城疫、鸡法氏囊病、传支、传喉、痘疹、禽慢呼、病毒性肝炎等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及败血症。广谱抗菌提高免疫力,可拌料可饮水,快速恢复家禽采食。
驱球止痢合剂:为青蒿、常山、白头翁、仙鹤草、马齿苋、墨旱莲和地锦草等中药提取浓缩制成口服液,使用方便。具驱杀原虫,止痢,止血功能,对球虫、毛滴虫引起的血便、肠毒综合征疗效佳。各种小肠、盲肠球虫无耐药性。
肝胆颗粒:为茵陈、板蓝根、茯苓、猪苓等中药组成。具清瘟败毒、利湿消肿、保肝护肾、健脾理气之功效。用于新城疫、流行性感冒、病毒性肝炎、霉菌毒素中毒、使用药物等引起的肝肾损伤、产蛋率下降,能清除毒素,恢复肝肾正常代谢功能。
产蛋高峰期的长短,反映养殖水平的高低。产蛋消耗家禽蛋白、钙质等营养,蛋种禽容易出现气血两亏,中气下陷,往往导致高峰期维持时间短、产蛋率降低再也上不去。除补充饲料营养(鱼肝油、多维、赖氨酸、蛋氨酸等),还需平时补充芪板青颗粒、肝胆颗粒来维持、延长产蛋高峰期。
产蛋期应当密切关注畸形蛋、脏蛋(血污)的比例,这反映输卵管、卵巢、肠道的健康状态。若产蛋率下降明显的话,就要考虑使用广谱抗病毒抗菌药物金叶清瘟颗粒,扶正祛邪,再配合激蛋散来提升产蛋率。不解决降蛋的根本原因(新城疫、黄病毒、传支、大肠杆菌等),单用多维和鱼肝油是无法提升产蛋率的。
中成产品蛋种禽上应用案例分享:
案例一:
江西抚州某蛋鸡场,存栏10000羽。26日龄发病,每天伤亡40-50个。大群精神和采食正常,粪便中有料粪。经解剖发现,死亡鸡腺胃肿胀,乳头有出血点,气囊上有干酪样物质,肝脏稍肿大。经饲养员反映,每天喂料没有清槽,下午给料发现还有少许剩料的情况。初步诊断为霉菌毒素引起的腺胃炎,气囊炎混合感染。
治疗按肝胆颗粒+麻杏石甘颗粒+多西环素拌料5天;3%葡萄糖饮水4小时,连用3天;饲料中添加脱霉剂。第4天回访,第三天已经没有伤亡。建议后期每个月使用5-7天多味健胃散,预防腺胃炎。
案例二:
安徽宿州某蛋鸭小区,蛋鸭存栏30000只。其中一棚蛋鸭5000只,276日龄,发病前产蛋率为95%。发病2天,采食量下降20%,拉黄绿色稀粪,产蛋率下降到78%,第一天死亡38只,第二天死亡45只。第一天饲主紧急投恩诺沙星拌料,卡巴匹林饮水,连用2天,效果不明显。病死鸭解剖发现,心肌苍白,肝脏肿大易碎,卵泡充血、呈紫红色,输卵管出血。腺胃无出血点,肾脏正常。初步诊断为黄病毒。
治疗按中成金叶清瘟颗粒+板青败毒口服液饮水,激蛋散+阿莫西林拌料3天。第三天回访,死亡基本控制(用药2天后伤亡2只),采食基本恢复。后期建议使用激蛋散+芪板青颗粒拌料5-7天,逐渐恢复产蛋率。
产蛋期重在预防保健,疫苗做好,平时注意扶正固本和保肝护肾。无抗保健,绿色高效。江西中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养殖业奉献安全、优质、高效能替代抗生素的中药制剂,同养殖朋友一道助力“减抗化”行动,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!